新闻娱乐点
每天娱乐多一点

电影《海上钢琴师》,钢琴和1900的毁灭,代表着康恩理想的破灭

《海上钢琴师》——一个幻灭的故事,我不想将这个故事放入天才和凡人的平庸窠臼之中。当1900下了船,即便他头顶着天才的王冠,他也必须低头,向生活低头,不顾王冠会掉。理想的幻灭。若我们遵循双重主角合二为一的情节建构模式,那么小号代表着康恩为了谋生而进行的艺术, 康恩就是这个艺术家为了谋生而艺术的一面,因此他终将上岸,并句句不离挣钱和荣誉。1900是康恩心中不愿妥协,为纯粹的艺术而艺术的那一面,而钢琴也就是纯粹艺术的象征。

钢琴和1900的毁灭,代表着康恩理想的破灭,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下惨烈地爆炸而亡。而小号最终的通过1900的故事回归,则具有极其悲凉的笑一般的象征意味:人们为了美丽的梦幻的故事而为艺术买单,然而艺术创造者仍将继续他为了谋生的创作。有趣的是,毁灭他的是美国——这个以传播大众文化出名的国家。艺术、资本,纯粹、大众,这是现代社会永远绕不开的两组议题。

希望的幻灭,当我们把眼光放到那个为自由女神而癫狂的巨轮之上,我们会听到更为绝望的梦想破碎的声音。美国——这个新世界的象征,纽约——这个连1900都无法不被诱惑,却在人们趋之若鹜的不久的将来,成为轰然倒塌的泡沫。美国,就是一个最大的远方。其实远方就是和脚下土地没有两样的日复一日,一样的没有希望,永远的超过88个琴键的没有尽头。当我们寄希望于远方的时候,就已经被远方欺骗了。

1900寄希望于远方,那个远方是人人都用没有头颅的身躯打招呼的雾蒙蒙的曼哈顿,是有涛声阵阵呼唤着你的海岸,是拥有少女所有的过往和未来记忆的玫瑰色的鱼店。但是他从不上岸。因为他可以不上岸,他可以永远在心里揣着远方而永远只是揣着。因为他和我们不同,他在人类世界之外,而我们不行,康恩不行。我们在所有这些之内,我们必须要远方,必须自投罗网。我们靠那不存在的远方活着,靠说烂了的历史洪流活着,没选择。毁灭一切其他可能性。

然而,1900就幸运了吗?我们的世界对非社会化的人容忍度为零。1900拒绝现代社会的价值观,但现代社会会找上门来。西方发展所建立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让竞争和比较无休止地进行,1900欣赏对手、拒绝比赛,但也无法抵抗这种洪流。这让我想到一篇叫《双琴祭》的小说。人们在比较中失去艺术、失去思考,只剩下庸俗的短暂快感和遗忘,留下大众捧起来又摔下去的死亡的躯体黯然收拾破碎的灵魂。当然,1900最后赢了。但是他真的赢了吗?

他在上帝面前都没有名字——在人类构建的社会里,死亡都需要身份证明,而身份证明上还写有阶级。他们一口咬定破败不堪的船上不会有人,这正是对非社会化的人的否定和蔑视。最终船和1900在壮烈中死去,他的存在,在现代社会只值一个小号。当他看到没有尽头的纽约——这个新世界,他看到了一个贪得无厌的饕餮,啃食人的梦想,吞吃人的灵魂,然而真真切切地在继续无限扩张——就像永远不会满足的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。

它终将吞并1900和他背后的非社会化(或者说非现代社会化)的社会,也的确吞并了。它吞并这个社会的同时,吞并的是我们最大的远方——这个我们永远不会尝试抵达的伊甸园,这个梦幻般的逍遥世界。1900或许就只是一个故事。他或许是一个真实存在而终被毁灭的另一个社会的人。不论如何,他都在象征着战争般的火焰中毁灭了。毁灭了人类的另一种可能,毁灭了纯粹的艺术,毁灭了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