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娱乐点
每天娱乐多一点

《魔球》影评:不靠成败论的英雄

我以前迷过棒球,不过退烧了,有时候连精彩的镜头也都懒得看了。在这样的情况下看《魔球》,还是很好,一样可以感动的。如果是没在看棒球的人,至少你要知道一下哪些人是在干嘛,知道一些基本像全垒打、接杀、三振之类的,有些笑料就可以看得懂了,《魔球》不玩很技术性的战术,当然一定会有技术的成分在,但这部片子更重要的是在看一个曾是球员的球队经理,他自己人生的梦想和这支不被看好的小球队间的结合。

《魔球》片长是蛮长的,可是坦白说,都没有无聊到。它有一些幽默,不是捧腹大笑,比较是莞尔,或是让你的嘴角小小的上扬一下。这部片子的角色是可爱的,就算是个看来很宅的肥胖耶鲁高材生,也是很讨喜。电影很好玩,有时候,背景会设定在一个大家都客观以理论为主的环境,让主角是一个能从人的角度切入而带来改变的人。而《魔球》反其道而行,是在一个大家都从人为角度切入的环境,让主角选择放弃这些主观直觉用理论来当指引。

不论是哪一种方向,这些电影想要说的,都是一种勇于改变的先锋者精神。但《魔球》还有更多,因为球队经理布莱德彼得自己以前也是被球探相中的明星球员,而他自己,后来被证明是一个错误的选择。很难接受的事实,却是他亲身的经验,他最清楚看起来是个明日之星的年轻小伙子,上了大联盟也可能一无所成。

《魔球》有很多淡淡的心情,没有刻意夸张表现,但一直都在剧情中随处可见,并不是这些决定采用理论来打棒球的人就没有感情,反之,有的另一种层面的感情,更个人化的真实感情,而不是一种专业精神而已。当你的工作和你的热情甚至你的一些心愿、梦想是有交集的时候,这种感觉是很复杂的,因为你要的就不只是钱而已。

除了这个球队经理角色之外,《魔球》也有一些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精神,用一些各有一点点专长但不被看好的小球员,来组成一个明星球员。当然这个组合过程是需要向心力和认同感的,其实这当中应该也会有很多管理的问题,毕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背景,并不是你想要把他们结合成一支球队,他们就真的会照你计算的方式去合体,还有太多的因素是公式没办法考量到的,不过《魔球》没有把重点放在这一块,再加进来是比较周全但会让电影太乱,《魔球》选择牺牲一点来让主轴清楚,结果是好的,因为主轴的确很清楚。

我承认我是肤浅了一点,但看球队一路胜利我真的也很热血,看到付出这么多的坚持终于有成果的时候,我就是会跟着心情起伏。可是其实《魔球》还有更深一层的感动,在经过这么多欢笑与泪水、甜头与苦头之后,是否真的能够看见,自己要的是什么?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?到底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?到底薪水或是冠军戒指是否才代表着一个人的价值。